AppleCard勢不可擋在雙贏
2019-11-07
對于Apple Card 橫空出世后的質疑可能要暫時輸一局了。高盛本周提交給監管部門的文件顯示,截止至 9 月 30 日,他們已經為蘋果用戶發放了共計 100 億美元的信用額度,而這距離 Apple Card 在 8 月 20 日正式上線僅不到 1 個半月時間,發展速度不可謂不驚人。作為一項金融零售業務,一個多月時間如此之快已經不簡單。截至報告期末,Apple Card 的持卡人貸款余額(即未還款金額)共計 7.36 億美元。從中也可以看出信用融資質量不算太差。
從蘋果公司與高盛聯合推出Apple Card來看,之所以初步發展不錯,關鍵因素在于二者密切合作,是一個共贏結果。分析二者心態,蘋果公司想借助高盛強大的銀行金融公司牌照背景,借助一張信用卡實現移動端支付轉賬、信用融資等金融業務大幅度延伸。發揮蘋果平臺上大數據金礦作用,以及云計算、人工智能和未來的區塊鏈加密貨幣優勢,追求最大的變現能力和潛力。再者,通過給消費者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,粘住客戶,吸引客戶,做大蘋果平臺,把一張網無限延伸。把此前不算成功的Apple Pay 的功能再發揮起來。蘋果公司的目的非常明確。
高盛對這次合作的積極性越來越高,也可以是不惜成本了。怎么講呢?面對極高的獲客成本高盛相當坦然。此前野村證券分析師測算出 Apple Card 每名用戶的獲客成本高達 350 美元,高盛可能需要幾年時間才能回本,無附加費、同業最低利率等優惠都需要不小的支出,不過高盛并不在意短期的盈利問題,通過 Apple Card 進入主流市場才是其最終目的。
高盛首席財務官史蒂芬·謝爾(Stephen Scherr)表示在發行 Apple Card 之前,他們有意放慢旗下消費金融品牌 Marcus 的無擔保個人放貸增長,避免受到 Apple Card 的影響,因此,高盛上季度幾乎所有增長都是來自信用卡放貸。高盛有遠慮,主要在于尋求業務快速轉型,適應金融科技新趨勢。
高盛作為一家銀行相對于互聯網移動科技金融來說,應該是傳統金融,受到新金融沖擊將會越來越大。真正的轉型方向是線上特別是移動線上,是借助大數據、云計算和人工智能,以及未來的加密貨幣區塊鏈。在這里移動網絡平臺,大數據基礎平臺等高盛不具備,必須借助互聯網巨頭的強大基礎。高盛選擇蘋果公司平臺,以Apple Card 為工具,作為突破口,實現業務范圍和方式全方位向新金融轉型。
高盛作為投資銀行過去一直與企業和大客戶打交道,甚少涉足 C 端市場,通過Apple Card 進軍個人金融業務,進軍移動金融領域,借助蘋果數據實現個人零售客戶信用征信挖掘獲取不落地,都是轉型的實實在在落地的措施。
高盛借助蘋果平臺轉型做法值得全球傳統大型銀行借鑒。傳統銀行與大型互聯網公司合作不僅僅是簽一個協議就束之高閣、萬事大吉,而是要有類似Apple Card 這樣一個實實在在的合作載體,才能真正落實落地。
|
草根簡介
|
|
筆名常亮,1961年生人,一個在金融戰線奮斗20余年的資深金融工作者。酷愛經濟、金融研究,利用業余時間進行新聞時評寫作。每每遇見一些敏感新聞不由自主就想說幾句,寫幾段。當然,一直遵守“有話好好說”的訓言,善意的批評,沉思的建議,目的只為了推進偉大祖國復興的進程。
|
|